美女空姐 劉謙 iphone 賞櫻 LOMO
2006/05/25 業界動態 1.外商壽險改制子公司 沒保障? 經濟日報 2.金管會:保戶太多 紛爭引信 經濟日報 3.童伯寧出任大都會人壽財務長 中國時報 保險商品資訊 1.迎戰產險壽險業祭出2大法寶下半年強打投資型保單、醫療險 工商時報 2.無上限防癌險傳停售? 工商時報 保險規劃資訊 1.專家:轉買投資型保單或基金 經濟日報 外商壽險改制子公司 沒保障? 一旦出事 保戶將無法對母公司求償 業者:台灣資訊透明 能掌握財務狀況 大可放心 記者李淑慧、邱金蘭/台北報導 外商保險在台分公司一旦轉為子公司,因為分公司所有權利義務都移轉給子公司概括承受,一旦公司發生問題,保戶求償對象將止於子公司,無法再向母公司求償。 保險業者認為,保戶希望擁有對母公司的求償權利,前提是相信母公司不會倒,但國外保險公司倒閉的情況比台灣保險公司多的多。台灣子公司一方面資訊透明、保戶較能掌握財務狀況,另方面母公司顧及形象,也不可能讓子公司倒閉。因此,保戶大可放心。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篇由ING安泰人壽保戶撰寫的指控文章,內容指出,ING安泰人壽從今年3月1日起從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,該公司宣稱保戶的權利義務都不變,但卻不包括保戶對母公司的求償權利。保戶向ING安泰人壽提出異議,但該公司表示,子公司是獨立法人,一切依台灣法令辦理。 金管會官員表示,保險局也接獲保戶申訴,已請安泰妥善處理並對保戶詳加說明,維護保戶權益。官員說,保戶如果為未來的不確性去解約,反而是損失,因此,不如隨時注意台灣子公司財務狀況。 實際上,雖然契約規定可以向母公司求償,但真的發生求償事件時,不見得那麼容易,甚至要到國外打官司,因此,不論是分公司還是子公司,關鍵應在財務狀況好不好。 ING安泰人壽副總經理林順才表示,該公司共有200萬位保戶,今年3月改制為子公司時,約有十幾個人有異議。經過派員溝通解釋,到目前為止仍有二、三個保戶一直沒有辦法接受。 林順才表示,台灣ING安泰人壽的母公司是美國ING安泰人壽,而美國ING安泰人壽則是荷商ING集團旗下子公司。ING集團把台灣改制為子公司,一方面為了美國公司節稅的理由,二方面則是為了擴大規模。 林順才說,他可以理解保戶的感受,擔心萬一台灣子公司倒閉,沒辦法向美國母公司求償。但保戶這樣想的前提是:美國母公司不會倒。但事實上,美國保險公司倒閉的情況比台灣保險公司更多。 林順才表示,對保戶而言,美國母公司的財務狀況,根本無法掌握,反而是台灣子公司的財務狀況,因為資訊透明化,保戶可以完全知道公司體質健不健全。目前ING安泰的資本適足率(RBC)是300%,遠超過保險法所要求的200%。 從法令角度來看,當外商保險從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時,保戶只能被動的接受,否則只能解約。但解約對保戶並不划算。 【2006-05-25/經濟日報/B2版/保險人生】 金管會:保戶太多 紛爭引信 記者李淑慧、邱金蘭/台北報導 外商保險公司在台分公司轉子公司的例子很多,包括保德信、紐約、全球、大都會人壽,為何只有安泰人壽有保戶申訴紛爭?金管會官員表示,保戶多應該是原因之一。 外商保險公司中,南山人壽一開始就是子公司,其他如美商保德信、荷商全球、美商紐約、英商保誠、美商大都會、美商ING安泰人壽等,這幾年陸續從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。 過去幾家外商改制為子公司,可能因為公司規模小,並未聽聞保戶抗議的情況。安泰人壽在壽險公司的總保費收入排名位居前五大,保戶人數有200萬人左右。 金管會官員表示,過去的確沒有接獲這些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的申訴案件,這可能跟保戶人數多寡,及業務員銷售方式有關。 如果業務員銷售時,不斷強調母公司的好,改制為子公司後,保戶可能會有較多的疑慮。 實際上,外商保險公司從分公司改為子公司後,屬於台灣的法人,必須符合國內的法令規定,包括增資、清償能力等,都必須符合規定,因此,對保戶權益來說,改為子公司不見得就不好,關鍵應該是在子公司的財務狀況。 【2006-05-25/經濟日報/B2版/保險人生】 童伯寧出任大都會人壽財務長 陳怡慈/台北報導美商大都會人壽昨日宣布,由在中國浙江長大的童伯寧接替鄧利民,出任大都會台灣子公司執行副總暨財務長,創下台灣保險職場由中國菁英擔任高階主管首例。 童伯寧是同時擁有FSA(美國精算師)、CPA(美國會計師證照)及CFA(財務分析師證照)三種專業證照的專業經理人。 童伯寧昨日被問及如何安排個人理財時表示,他負責賺錢、太太負責花錢,但夫妻倆會一起決定保險和財務方面的事。目前除了公司本身的員工團保外,他們也買了萬能保險(投資型保單的一種)和定期人壽保險,以確保家人有足夠的保障。 至於個人資產配置方面,童伯寧表示,他喜歡共同基金和指數型基金,因為平常工忙,透過基金投資,等於把資產交給專家管理;他目前持有的股票型基金約佔70%、債券型基金約佔20%,其餘10%為現金;至於基金投資區域,有單一國家型(美國)、全球型與新興市場型等等。 童伯寧出生於大陸,浙江大學畢業後,1986年到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。1991年畢業時,美國正經歷經濟蕭條,工作機會不多,決定一邊工作一邊考試。 1992年,他通過CPA考試,後來聽老闆說精算師很有前途,就決定在1994年參加精算師考試,只花了四年時間,就通過FSA考試,且連下三城,很快拿到CFA證照。 談及通過考試的訣竅,童伯寧說,「秘訣就是對太太好一點,而且每次都要對老婆大人發誓,說這是絕對是最後一次考試了。」 【2006.05.25中國時報】 迎戰產險壽險業祭出2大法寶下半年強打投資型保單、醫療險 與產險的健康險別苗頭,全力搶攻市場 【孫彬訓、李亮萱/台北報導】壽險公司急欲擺脫上半年的清淡,下半年全力搶攻市場,本土壽險公司推出兩大主力,以投資型保單、醫療險,企圖把餅做大,更要面對來勢洶洶的產險公司可能在下半年進攻健康險,做好萬全準備。因應下半年利率可能持續走揚,因此本土壽險公司繼續以上半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作為因應,不但不用擔心利差損問題,客戶甚至還有可能享受資產上揚的獲利。不過長賣的醫療險也是重點所在,退休規劃更是不能少。台灣人壽下半年主攻還本終身保險,以還本加上分紅方式,提供圓夢或退休金規劃工具。台灣人壽經理林妙華強調「全民健保不夠,加醫療險才夠」,因此將帳戶型終身醫療險、長期看護險列入主攻保單,要以醫療險搶攻市場,更要將長銷的台灣阿龍再度改版,希望能夠掀起另一波風潮。中國人壽則以分紅保單因應,中壽資深經理陳慧文表示,中壽不但繼續推原先的分紅保單,更要把戰線拉長,推出更具優勢的新分紅保單,預計張數在一到兩張。南山資深副總經理劉禧寧指出,投資型保單、分紅保單加上意外健康險都是南山的主攻市場,而因應下半年旺季到來,投資型保單、分紅保單都將持續推出一到兩張,而且在投資型保單方面將會搭配海外基金總代理制的執行,引進更多更好的基金,來為投資人的績效加分。國寶人壽則反向操作,五月起將已經停售三年的終身無上限防癌險,重新推出,並要列入下半年的主打保單。國寶人壽副總經理賴宜銘表示,經過精算跟洽再保公司後,決定重新推出無上限防癌險,加上原先強調「懶人保單」的萬能壽險,希望藉由兩張主攻保單讓國寶人壽今年能夠順利轉虧為盈。由於下半年產險公司將搶進健康險市場,東森保代總經理張璨更大膽預言,下半年健康險的競爭將更趨激烈,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健康險費用大幅下降,因此為了這場生態改變戰,下半年的壽險市場,投資型保單、健康險將是各家短兵相接、積極搶攻的主力戰場。 【2006.05.24工商時報】 無上限防癌險傳停售? 無影啦與帳戶型防癌險搶杯羹,業者下半年仍列主力商品 【孫彬訓/台北報導】原本市場傳出壽險業將停售理賠無上限終身防癌險,但昨卻有業者將原先停售三年之久的無上限終身防癌險重新推出,並列為下半年主力商品。東森保代總經理張璨指出,理賠無上限終身防癌險跟帳戶型終身防癌險各有特色,短期看不出無上限防癌險將停售跡象,反倒是因為兩種防癌險對民眾的保障不同,民眾應視本身的需求選擇。癌症長期佔據國人十大死亡主因之首,民眾多有購買防癌險概念,但因理賠率太高,所以對於壽險業者來說,都是大賠特賠,就有業者指稱「防癌險是各家業者的最痛」,也因如此,去年底至今,市場不斷傳出,防癌險將跟終身醫療險相同,將大幅度轉向帳戶型的癌症險。近來各家業者開始規劃下半年主力商品,業者紛紛表示,目前沒有停售任何保單的計畫,也因此代表無上限防癌險短期還不會在市場中消失。逆勢推出無上限防癌險的國寶人壽副總經理賴宜銘表示,經過精算跟洽再保公司後,目前市場還是有這個需求,加上這幾年觀察理賠紀錄,還在公司可以承受的範圍內,因此決定從五月起重新推出無上限防癌險。對於民眾來說,無上限防癌險的特色就是「醫療給付沒有設限」,假設保戶在診斷出癌症,從初次罹癌到後續癌症手術、癌症門診與療養,甚至是放射性治療、裝設義肢、義齒等,就算最後保戶因癌症身故,都會依據保單內容給付理賠金或癌症身故金。另一方面,帳戶型防癌險則是有理賠上限,如理賠上限為保額的多少倍,超過則不再理賠,但對於保險公司而言,不可預期的理賠風險可以降到最低,因此保險公司也樂於推出帳戶型防癌險,但壽險業者也說,由於目前同業停售情形並不踴躍,因此也不敢貿然停售,但還是會繼續觀察同業的動態來決定。保險業者建議,如擔心罹患癌症的民眾,其實無時無刻都是投保防癌險的最佳時點,民眾可以多比較各家的「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」、「癌症住院保險金」、「癌症手術保險金」這三大保障,除此之外,主附約差異、等待期間、豁免保費等項目也是民眾不可輕忽的項目。 【2006.05.24工商時報】 專家:轉買投資型保單或基金 記者林燕翎/台北報導 抱怨退休金投資報酬率太差?理財顧問建議,自願提繳的退休金挪移到投資型保單,或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,有助提高投資收益,而且投資帳戶可隨時解約,具備資金調度彈性。 勞退自願提繳引發退提潮,上班族紛紛凍結退休金自提機制。理財顧問建議,由於勞退基金監理會尚未通過立法,勞退基金無法順利進場投資。上班族如果擔心投資績效太差,不妨把凍結自願提繳的退休金,挪移到投資型保單或定期定額投資基金,爭取高於銀行2年期定存的收益。 南山人壽退休金及年金保險部協理鄭淑芳指出,許多上班族喜歡組合式的基金,使得投資型保單受到上班族青睞,投資型保單設計保守型、平衡型、積極型的投資組合,上班族可根據年齡、投資個性,挑選適合的投資組合。 如果相信自己的投資功力,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也是提高獲利的方式。以月薪5萬元的上班族為例,自願提繳工資6%、即3,000元,就能按月投資基金。 不過,理財顧問建議,投資基金也得注意風險分散,例如最近新興國家投資報酬率大跌,即使先前獲益豐厚,如果投資時未分散風險,遇到市場大跌時,還是可能會侵蝕到原本的獲益。 理財顧問分析,自願提繳的退休金轉到投資型保單或是定期投資基金,除可爭取較高的投資報酬率,萬一手頭吃緊,需要資金周轉,也能將保單或基金帳戶解約,把資金拿來救急之用。 如果自願提繳到退休金帳戶,就無法隨時領出,必須等到年滿60歲才能領出,完全沒有資金調度彈性。 上班族考慮自願提繳勞退金時,除了考慮手頭有沒有充裕的資金、投資報酬率,也得考量資金的周轉性,以免急需用錢時,籌措不到應急的資金。 【2006-05-25/經濟日報/A2版/財經要聞】
2